“今年我们通过三只专精特新基金的实践摸索出经验、打磨好队伍,明年加快布局,争取在两年内完成全部布局,持续为福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本支持,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兴证资本副总裁余小群在接受《兴·闻》专访时表示。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省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成长也纷纷推出各类产业、财政扶持政策。
在福建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证资本汇聚省内优势力量,迅速落地福建省首只专精特新基金(专精一号创业投资基金),也成为首家落地专精特新基金的券商系私募。半年后,福建专精二号基金落地革命老区龙岩。据悉,福建专精三号基金也将在近期落地。
“专精特新”是一个崭新的赛道,所有的私募投资机构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兴证资本坚持布局,深耕细作。余小群说,选中“专精特新”作为聚焦赛道、选中“福建本土”作为聚焦区域、选中“兴证集团”作为担当主体,这是一个必然。“因为没人做,因为很难做,难点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他说。
本期嘉宾 ● 积极创设专精特新系列基金以及与上市公司合作的产业基金。 ● 专注于股权投资项目的IPO上市,带领团队累计完成上市股权融资超过千亿元。聚焦新能源、环保、信息通讯、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对于推动和指导投资项目快速上市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 历任兴业证券投资银行碳中和业务部总经理、投行并购部总经理、投行战略业务部总经理、投行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部总经理等职;拥有超过20多年资本市场投资管理相关工作经验;曾经荣获公司“杰出投资银行家”称号。 聚焦专精特新,有两大“值得” Q 您能否介绍一下兴证资本的专精特新系列基金目前的布局情况? A: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背后是国家对中小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视。如何能够让国家战略在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这个环节落到实处,是我们这些投资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证券公司多年来服务实体经济,在衔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方面更具备卡位优势。 兴证资本前身为兴业证券直接投资部,自2008年通过财务顾问方式开展业务,2010年获准开展直接投资业务,2010年4月正式成为兴业证券旗下子公司,迄今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14年,打下了非常扎实专业的基础。因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国家战略推出后,兴证资本迅速反应,先后落地了两只专精特新基金。其中,福建专精一号基金注册在宁德,福建专精二号基金注册在龙岩,第三只专精特新基金也会在近期落地福清市,三只基金分别聚焦三地的新能源产业链、科创企业和先进制造等方向。 专精特新系列基金的投资探索一直在紧张进行,直到现在也不能轻言成功。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投资期里,兴证资本已经有多个项目投入了很深入的专业尽职调查,一批项目预计在年内可以完成投资交割。另外一批项目,则继续保持沟通和赋能,在投资条件具备的时候择机投资。投资的方法论也在不断迭代演进,顺着产业链的触角不断发现和推动赛道内的优质项目投资。 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的实践基础上摸索出经验、打磨好队伍,明年加快布局,争取在两年内完成全部布局,持续为福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本支持,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Q 兴证资本是券商系私募管理机构中首个布局专精特新系列基金的,您认为这有哪些战略意义? A:兴证资本的专精特新系列基金的定位很清晰:聚焦专精特新、聚焦新福建实体经济、聚焦A轮投资。 相较于后续轮次的投资,A轮投资做得好很难。A轮投资者肩负的使命至少有三点:1、战略咨询,2、历史梳理,3、持续融资的帮手。企业要是完成了高质量的A轮投资,后续轮次会相对简单、快捷。A轮投资往往投入的专业人员多、时间长、金额小。尽管价格有可能更理性,但总体上投资效率是低的。具体到项目专业团队的个人,募资的规模小、投资的规模小、投资付出的力量和时间特别多、退出期相对更长,在通常聚焦“募投管退”的考核指标下,专精特新基金对个人考核来说是非常没有吸引力的。 选中“专精特新”作为聚焦赛道、选中“福建本土”作为聚焦区域、选中“兴证集团”作为担当主体,这是一个必然。因为没人做,因为很难做,难点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兴证集团以及兴证资本,还有两大“值得”:其一,精准服务新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投资人最本质的诉求,怎么努力都是值得的;其二,A轮投资后的项目,往往是兴证资本后续持续投资的优质标的,是兴证集团投行业务的优质客户,是兴证集团大财富业务的优质客群,因此前期高质量的投入完全是值得的。 明确三大发力方向 Q 您认为当前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呈现出哪些新的业态上的特征? A:私募股权投资这两年以来明显进入了更加健康、更加理性的阶段。但热门行业的企业一级市场估值与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不时呈现。一方面,真正理性的专业投资机构应该能清晰辨别好的基础资产、基础项目,避免盲目追逐热门项目,而这个能力在行业里目前是相对稀缺的。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市场上的资金较为充裕,推高了很多项目的估值,即使投资机构有辨别项目资产好坏的能力,也无法按照合理的估值拿到项目。 我们现在的投资向A轮这个方向走,也正好避开了这种盲目竞争的红海区域。在我们看来,立足集团整体优势,充分利用我们的专业队伍相对充裕的特点,帮助中早期的企业挖掘、创造价值,这样的投资更有意义。 Q 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兴证资本如何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A:我们目前明确的着力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自己的专精特新,发现兴证资本的竞争无人区。 二是,围绕身边的产业龙头,建立产业链投资的品牌和影响力。一个产业的发展最后会形成集群,要想获得身边的产业集群的信任,必须先打磨出自己的一套投资能力,能够挖掘出产业链上的投资价值和未来的成长潜力。 三是,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新融资需求,创造新的私募子业务领域。例如我们正在探索设立Pre-REITs产品,目前国家鼓励和扶持公募REITs基金,Pre-REITs的基础资产未来能够通过公募REITs实现退出,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这是不同于传统IPO的退出机制,也是我们不可错过的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 抓住产业龙头和地方实体经济两大主线 Q 您过去多年在投行的经验,对做投资有哪些助益? A:很多时候,投行的工作是帮助一个企业成功IPO,这可以看做是投资的终点。假设从以终为始的逻辑来看,投行的工作经历至少为我带来了三方面有用的知识和能力:一是有成功IPO企业的企业家背书。二是较清楚知道资本市场的规则和诉求,运用到投资上来,可以在项目早期帮企业调整好规范运营的管理结构和业务发展战略等。三是能够从较长周期内判断项目基础资产的质地,哪些项目最后真正能成,是有一个经验预判的。 我在投行团队的时候,我们常说投行板块要在福建本土形成压倒性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什么形成压倒性竞争优势,形成与企业之间的粘性?就是依靠向前布局,向投资的方向去延伸。在前端大比例去布局,在后端才有机会形成协同力,产生组合成效。 在兴证集团这一个大平台内,资源的嫁接效率是最高的。集团给到员工大量的综合化能力成长机会,值得每个员工感恩。 Q 您对大股权业务有什么思考? A:现阶段对于大股权业务的体会还很粗浅,我认为应该牢牢抓住两条主线: 一是产业龙头的上下游主线,二是地方实体经济的布局主线。这两条主线都能够带来业务的持续性逻辑。重要的是打磨什么样的队伍、用什么样的能力来把这两条主线给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