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兴业证券成立20周年之际,公司纪录片《兴路》曾专访马潞生,当时马潞生深情说到,兴业证券就像他的一双眼睛,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兴业证券。
转眼十年,兴业证券已从二十弱冠到三十而立。近日,因拍摄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专题片再访马潞生,这次他说得依然诚挚而坚定,他和兴业证券是并肩作战、同舟共济的战友,一起创业、一起拼搏,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他都无法割舍对兴业证券的感情。
诚然,正如马潞生所说,兴业证券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史,也是福建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奋斗、创业、开放的发展史。三十年来,兴业证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六尺柜台发展到集团化经营,这其中既有改革开放赋予的时代机遇,也饱含一代代兴证创业者的艰苦奋斗与努力付出,更离不开宽容开放的政策环境与经营环境。
今天的专访,我们走进曾担任过兴业证券监事长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潞生,倾听他与兴业证券三十年的点滴故事。
本期嘉宾
马潞生
●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任福建兴业银行副行长、兼任福建兴业证券公司监事长,财政部驻福建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专员,福建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中共十六大代表。
“春天的故事”,从中央50号文件启航
1992年,马潞生赴上海考察证券业务,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浪潮和上海证券业的迅速发展使他震撼。面对“证券”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第一代兴证创业者就这样学习它、适应它、驾驭它,踏上三十年创业之路。
Q:能否和我们谈谈兴业证券创业初期的故事?
A:兴业证券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史,实际上也是我们福建省和中国金融业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史。因为兴业证券就是在中央赋予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形势下诞生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1979年,国家做出分步走的决策,中央50号文件同意处于沿海的广东、福建两省举办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方面先行一步,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全面开放。50号文件里面其中有一条就是同意福建省设立一家金融企业,正因为有了当时的50号文件,才有今天的兴业银行和兴业证券。
在中央赋予广东和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历史背景下,1981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福建省福兴财务公司,1988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和省政府同意,福兴财务公司整体改组为福建兴业银行,并涉足代理国债发行业务。1990年,福建兴业银行在信托部下设证券科;1991年成立兴业银行证券业务部,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刚刚起步;1994年随着证券业务部规模的扩大,并适应分业经营的趋势,成立福建兴业证券公司,公司也是抓住银证分业的历史机遇,实现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应该说,“兴业”的故事从中央50号文件开始了,“兴业”的金融品牌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批金融企业,兴业证券一路伴随着福建整个改革开放、奋斗和创业历史,因此它的发展也就见证了整个中国金融企业的改革、创业的历史。
Q:我们在1992年的历史照片中,看到兴业证券的创业者们赴上海考察证券业务,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感受和心情?
A:看到一切都很新鲜,看到一切都感觉到望尘莫及,看到一切也燃起了心中的激情。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开展这些业务能行吗?其实大家心里也都还是一个问号。但是这些就是未来要开展的工作,你必须要面对它。因此,再难、再新,我们都要去学习它、适应它、驾驭它。这就是当时我去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后的感触,今天想起依然记忆犹新,而且充满火一般的热情。
Q:1992年,公司加入了上交所异地会员,您也到上海拜访了当时的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1994年尉文渊又来到福州视察,能不能跟我们谈一谈这其中的故事?
A:当时兴业证券还没有和兴业银行分家,业务是被囊括在兴业银行体系里的。但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管理模式其实是不同的,防范金融风险所做的工作也不一样。银证分离既是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当时就是准备把兴业证券从兴业银行里面单独划分出来,成立独立法人的证券公司。
在福建兴业证券公司正式成立以前,兴业银行证券业务部就先行开展证券业务了,而且要跟全国的证券业务相衔接,因此我们当时便决定到上交所请教学习,拜访时任总经理尉文渊。尉文渊总经理很热情地接待我们,介绍了证券市场发展的概况,使我们受益匪浅。尉文渊总经理还两次来到福建视察了解情况,这一方面说明上交所对于兴业证券的经营业绩是充分肯定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上海的同志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当时是杨华辉同志在负责上海业务。
市场化理念办企业
作为兴业证券第一任监事长,马潞生说,兴业证券是探索者、开拓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很成功的实践者,他一路见证了兴业证券的成长。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种责任与担当,更感受到在其背后潜藏的情怀、格局与远见。成长的背后是感恩,感恩时代,感恩平台,更感恩为此付出的每一份努力。
1994年8月31日,福建兴业证券公司在福州成立,时任福建兴业银行副行长马潞生、福建兴业证券公司总经理兰荣等出席开业仪式。
Q:兴业证券创业至今一直秉承市场化经营原则,福建省财政厅是兴业证券大股东,您曾担任省财政厅厅长,您如何看待兴业证券的成长?
A:我在兴业银行工作了四五年时间,又和兴业证券同仁们奋斗了几年,在财政厅担任厅长期间,我深感不能用行政的一套思路与办法来管理企业,这样会把企业管死了。因此,我特别交代必须对企业要放心,要放手,要放活,就是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去运作。
事实证明,省里面定的兴业证券走市场化路子的决策是正确的。现在兴业证券发展这么快,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940亿,净资产也有420亿。这些数字和我们成立这家公司的时候相比,简直是天文数字。发展就是硬道理,证明这就是一套很完善的机制,是一条很正确的路子。
Q:我们其实也是一家非常幸运的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一个恰到好处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那么您是如何评价兴业证券的?
A:从我个人来说,兴业证券这一路风风雨雨,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艰苦创业来之不易,我认为兴业证券是我们福建省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开拓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兴业证券是一个探索者。担任福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团主干事并主承销五家公司中的三家,从此奠定了兴业证券在福建省证券业的龙头老大位置。随后,兴业证券不断探索新业务,在基金、期货、资产管理、国际业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兴业证券也是一个开拓者。兴业证券是上交所首批异地会员,不断地开拓新的疆域,同时也不断地开拓新的理念与业务品种。兴业证券还是一个建设者。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后,直接融资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兴业证券恰恰是在福建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提供了重要的直接融资服务。兴业证券更是一个贡献者。兴业证券是福建省最大的税收利润贡献者之一,为福建省的财政做出了巨大的税收与财力贡献。
兴业证券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它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谓不辱使命。因此,我认为兴业证券不仅是探索者、开拓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很成功的实践者,它是福建省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
Q:1999年兴业证券与兴业银行脱钩改制并增资扩股后,兴业证券确立了市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您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省财政厅的主要领导,您能不能和我们分享当时的思考?
A:1999年公司改制,当时的工作很复杂很艰难,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离开兴业银行到财政厅工作。在增资扩股的时候,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尽可能给兴业银行注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更好更快的发展。
证券行业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其业务竞争、人才吸引都高度市场化,因此必须要建立与这个竞争态势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兴业证券在当时福建省金融系统内是最早一批走出福建、走向全国的,省里也是做了大胆的决策与试点,确定了兴业证券市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兴业证券用好了这个体制机制,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一支好的队伍,要保护它、支持它、帮助它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波折,甚至是一些磨难,但马潞生基于他对中国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兴业证券的充分了解与信任,始终站在政府和股东的角度支持兴业的发展。他如同一座山,坚定而包容,更有着一种深深的信任,正是这种相信,让年轻的兴业证券扬帆远航,即使在激流中也毫不畏惧,依然带着信念前行。
Q:2003-2004年,证券行业面临整体性经营困难,省财政厅给予兴业证券充分的信任;2006年,兴业证券面临外部机构的恶意并购,省财政厅在财政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面对重重压力果断增资,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当时的决策过程?
A:企业总是有顺利的时候,也有困难的时候。2005-2006年,整个中国证券业发展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兴业证券也受到了影响,企业发展很困难。当时外部有恶意收购,想趁火打劫;内部也有很强的声音说证券是高风险行业,必须尽快卖掉,要求财政厅拿出方案。
我对兴业证券是知根知底的,这个队伍是很好的。第一,兴业证券能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兴业证券始终坚持依法经营、稳健经营。这两条就注定这是很好的一支队伍,只是在经营过程中间遇到了困难时期。财政厅作为它的大股东和主管单位,要有信心,要坚持,要在它困难的时候保护它,支持它,帮助它,这样子企业才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得以喘息。因此当时有声音说要卖掉兴业证券,我没有同意,这当然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经过这个波折以后,兴业证券便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不得不说与当时我们的坚持和努力是有关的。
Q:所以当你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的时候,当时您的内心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您?
A:有的时候经营是难以预测的,但是这个难以预测的结果,往往是和它的基础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兴业证券基础工作做得好,队伍带得好,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但是没关系,跌倒了我们还可以重来。何况还没有跌倒,仅仅是困难而已。
Q:所以兴业证券很幸运,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过来了。
A:我说兴业证券是福建的一张名片,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一支聚集了以兰荣同志为首的团队,这支团队拼搏进取、勇往直前,业务精通,能力突出。因此兴业证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这支队伍他们艰苦卓绝地工作实现的,我对这支队伍是寄予厚望的。
Q:您刚才有提到了“依法经营,稳健经营”这8个字,这应该是在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很重要的8个字,您是如何理解的?
A:“依法经营,稳健经营”,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重要原则。金融企业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只要金融企业坚持这8个字,就不会出现毁灭性的风险,可以说,这是正道。
Q:兴业证券的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福建金融企业的管理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引领了全国的财政体系,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故事么?
A:从宏观层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福建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很完整的建设思路,总书记对金融高度重视,这为福建省的金融事业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大环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通过对兴业证券的增资,我们理顺了福建省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体制机制,财政厅很好地履行了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为兴业银行、兴业证券等福建国有金融企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提供了制度保证,也为国家的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提供了福建样本,因此受到了财政部的高度肯定,福建的实践经验在国家出台的有关国有资本出资人相关制度中被广泛采纳。
兴业证券是“福建的一张名片”
兴业证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六尺柜台发展到集团化经营,这其中既有改革开放赋予的时代机遇,也饱含一代代兴证创业者的艰苦奋斗与努力付出,更离不开福建省委省政府营造出的宽容开放的政策环境与经营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兴业证券得以三十年不忘初心,追求卓越。
2010年10月13日,公司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时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潞生出席公司上市仪式。
Q:这三年多来,兴业证券取得了历史上的突破性成长,正朝着集团化、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您如何评价兴业证券今天的发展,您对兴业证券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是怎样的评价?
A:省委省政府对兴业证券的发展高度重视,我们作为主管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来支持兴业证券的发展。兴业证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加上我们员工自身的积极努力。我认为兴业证券在证券行业是举足轻重的,是很有成就、分量很重的一家企业。
我希望兴业证券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依法经营、稳健经营,始终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国有企业的使命,希望兴业证券不断追求卓越。
Q:说到追求卓越,您如何理解?
A:时任省委书记贾庆林对于兴业证券也是寄予厚望的,当时欣然提笔为兴业证券书写了“追求卓越”4个字,这也成为兴业证券一直遵循的一条原则和使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兴业工作的领导和员工,激励大家积极向上、不断攀升,推动公司建成中国一流的、高质量的金融公司。
Q:兴业证券比较有特色的一点就是从来没改过名字,这在中国证券发展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A:这说明兴业证券的发展是很稳定,它的稳定性还体现在兴业证券的董事长从一开始到现在就两任,而且杨华辉董事长也是公司的创业者之一。
在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第一代的企业负责人有的走了弯路,有的后来离开了这个行业,兰荣同志作为兴业证券第一任董事长坚持了下来,并且把团队带的很好,着实不易。杨华辉同志也是证券行业的元老,同时也是兴业证券第一批创业者,他主要的工作在上海,90年代初上交所对福建兴业证券的重视,说明他当时在上海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因此,我认为这两任董事长都是很优秀的。
Q:您曾经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时候说过“您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兴业证券”,今年是兴业证券成立三十周年,如果再让您打一个比方,您会怎么形容自己和兴业证券的关系?
A: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兴业证券,这是我发自内心的一句话。现在让我再来形容我和兴业证券的关系,我觉得我更像一个老战士,一个和兴业证券并肩作战、同舟共济的老战士。我曾和兴业的同仁们一块儿拼搏,一块儿开展业务;后来虽然离开兴业到财政厅工作,但这种感情一直难以割舍。正因为有这个感情,我对兴业证券格外尽我力、尽我所能扶持和支持,会在它最困难的时候敢于担当,希望它越来越好。